余菊芬:听特殊教育学院、康复学院青年教师雷显梅老师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程,体会有三点:1.教学素材丰富,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启发学生,3.实时融入思政元素。本次课主要讲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雷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视频、小故事等资料,引出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由学生说出如何将此理论引申到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师再补充。如:通过长颈鹿的脖子、鸭子的掌蹼、企鹅的翅膀、人类的尾椎等引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器官的用进废退说,继而引导学生将此学说引申到脑瘫儿童时,对其肢体运动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反复、频繁训练可使其不会退化萎缩,保留适当的功能,日常生活中鼓励儿童自理,不能事事包办,听障儿童和视障儿童要充分利用其残存听力、残存视力等。另外,雷老师在授课课程中根据内容融入了相关残障人士的典型案例,利用“非视觉摄影”案例的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看到特教的价值、残障人士的前景等。


徐波:杨丹老师的“大学外语3”通过游戏和相关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许多教师摒弃了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问答、项目式学习等。在“综合英语4”的课堂上,秦亚男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抒己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思政结合点凸显了荀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同时,不少教师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务、课后作业以及拓展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郑元同:刘昶、孟凡帅、丁银平老师所授课程中的部分项目式作业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起积极作用。这些新进年轻博士教学方法与过去大有不同,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教学法等,特别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比较直观,动画更加形象、逼真,更加凸显了教学的独立性、创新性和多向思维。